当前位置:>单机游戏>游戏专题>

掌机也疯狂!80后与90后掌机玩家的游戏选择

发表时间:2009-11-17 作者:掌机男 编辑:huadong 来源:未知

  所以Game&Watch在市场上并未形成多么大的风潮,就算在经济发达的日本,这样一台价格不菲,但内置内容单一的掌上游戏主机也并未真正在市场上存活下来。但中国大陆是一个例外,而且这个例外具有极端性。被国内许多电子生产厂商仿制的中国版Game&Watch只依靠内置一个游戏就实现了惊人的普及,而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俄罗斯方块》。那时的“方块机”遍布神州大地,各个厂商生产的价格各异的不同版本主机主要体现在游戏中是否拥有效果音、是否支持自主选关、是否支持编辑关卡和调节方块下落速度等方面的差别上。如果有钱,玩家还可以买到内置方块拳击、方块赛车等衍生作品的多合一版本主机,但从总体上看仍未摆脱Game&Watch特定的一机一卡的单一商业模式。除此之外,人们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响彻于各家沙发上和庭院中此起彼伏的“加油啊~加油啊~”声音了。
  
  经过了Game&Watch并不为人认同的一机一卡时期后,伟大而小巧的掌机GameBoy登上了历史舞台,玩家也由此进入了辉煌的一机多卡时代。从广泛意义上看,这个时代玩家所拥有的获取软件的方式甚至一直延用到了今天。实际上在Game&Watch的后期,任天堂也推出了一种可以更换卡带的新版Game&Watch:新的“卡带”除了游戏ROM以外还包括液晶屏,其实质是用相同的模具将数款操作类似的游戏ROM和专用液晶制成“卡带”的形式一起打包,主机的不可动部分仅保留控制面板,然后玩家要想更换游戏内容就得将连接有液晶屏的不同游戏ROM打包插入主机,以此达到更换游戏内容的目的。GameBoy的一机多卡模式就是将这一过程变得更为方便和彻底,并将之形成为掌机硬件的标准和现实。任天堂此时采用了和家用机同样的商业模式,GB的变革与其说是在 Game&Watch的基础上进化而来,不如说是从红白机的子宫中得以孕育。80年代的玩家从此走上了和选购“黄卡”几乎完全一样的类似道路。
  
  80年代的物质生活是朴素的,80后的玩家生活也是清贫的。摆在消费者面前只有华山一条路:非盗版不买;摆在商家面前的也只有一条路:无盗版不活。其实对于更多的生活在80年代的玩家来说,他们甚至不知道盗版这一定义引申出的诸多高尚含义。在人们的眼中,这个词在现实世界中的消费行为中体现出来就是:灰颜色的卡带外壳,以及相当于人均月收入一倍半的卡带价格。所以80后的玩家无法拒绝盗版卡带的存在,此种态度并非由于相对于正版卡带的低廉价格所带来的诱惑,而是摆在他们面前只有无法进行选择的选择。用当时时代的语录总结,就是“不管盗版还是正版,能让人玩到游戏的才是好版”,能让当时的人玩到当时的游戏,这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说教,而并非那些言辞华丽的口号。
  
上一篇:11月下半模型一览 宅男最爱尽显性感本色 下一篇:曾记否?十大最丑游戏人物让你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