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业界史上最愚蠢的二十五个事件
发表时间:2010-01-08 作者:未知 编辑:小德 来源:网络
7. “革命” (别搞错了,不是黑客帝国3。) 90年代开始,以NES为代表的8位机开始衰落,以SNES为代表的16位机开始兴起,而大家基本上都同意这是个美好的游戏年代。PC玩家也有了很多好游戏可以选择。不过这个时候,天边出现了一片乌云,名叫“多媒体”。——游戏要变了,其支持者说。CD-ROM的巨大容量,及其对于音乐的高保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金色未来——大家可以每天晚上围坐在电脑前,看看电子版大英百科全书里的视频,然后再听听哪个流行艺人的最新专辑,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理想是这样。可惜,真正的多媒体并不是那么壮观或者对人们有巨大影响。多媒体本来应该是凭借庞大的信息彻底改变人机交互的,但是实质上它只产生无数了随机附赠的而无人问津的装着只有邮票大小的avi图像的光盘。 游戏机厂商,这个时候,却不知道如何领会这一切。1989年,TurboGrafx成为了美国第一款拥有cd-rom的家用游戏主机,不过开发商们只是用加大的容量来增强过场动画的影像以及游戏的乐音。现在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不过在当时这是违背主流理念的。与这种理性处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1年问世的Philips公司的CD-i,一款售价1400美金号称要引领多媒体浪潮并使其深入千家万户的倒霉怪物。讽刺的是,随着公众对多媒体兴趣的降低,这款性能低劣的产品上的游戏倒是更加流行。当然了,这些游戏不少是“多媒体”游戏,无聊的电影影像拼盘,实在对不起1400美金的标价。 不甘落后的Sega 1992年推出了16位主机Genesis的cd-rom扩展,“32x”。随后推出的“高级”的“多媒体”产品没有能够证明其价值,而Sega机上的 “多媒体”cd浪潮很快就过去了。1993年10月又有个3DO主机蹦了出来妄图把自己奠定为一款多媒体系统;但是最终其主要支持者Panasonic放弃了这款产品,并取消了其“续集”M2的推出。至于电脑——多媒体所承诺而没有实现的,最终被一个叫互联网的家伙实现了:无穷无尽的信息,以各种格式和媒介储存在网上。 Gamespy编辑评论摘要:多媒体,至少作为90年代初所吹捧的那个概念,是个完全夸大其词的笑话。到今天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公司,包括平时头脑挺正常的Sega,居然在拍摄电影游戏(姑且这么叫吧,就是那种主要都是电影,然后有些互动的游戏)上投入了那么多经费。他们完全忽略了cd媒介的其它潜能,只看到了它能承载大量的电影片断。这次的问题是,技术的发展大大领先了人们的思维。这是好莱坞首次自认为可以对游戏界革命——“哦,他们现在能放电影了,这可是咱们的长项!”但事实是,电影这样的线性媒体与游戏这样的非线性、互动媒体有着极大的不同。最终的结果是,当时出了一大堆既非电影也非游戏的畸形,而这造成了很多公司的悲剧。如今电影界和游戏界又开始融合了,但是这次似乎更理性也更成功,虽然说《黑客帝国2》的同步游戏Enter the Matrix游戏性差了一些,但至少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那就是从创作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
本资讯及文章仅代表发表厂商及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