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单机游戏>游戏新闻>

悲剧历史回顾 十年中国单机游戏代理之路

  武侠=金庸

  自从80年代起,PC的降价风潮使得大量的电脑工程师被裁员,这些闲置下来的人员便纷纷组成小型游戏工作室开发PC游戏。随着美国EA将原本开发与发行并行的策略向以发行为主积累资金后进行团队组建或收购的策略转型,这种发展策略也被身处宝岛台湾的几家游戏公司所采用,其中就包括智冠科技。

  1988年,李永进脱离了曾发售中国第一款商业游戏《如意集》的精讯资讯,自立门户成立了大宇资讯。而随后李永进就定下了以自主研发为根本的策略,从此台湾地区的游戏业进入了以自主研发为代表的大宇资讯与以代理发行为主的智冠科技南北双雄争霸的时代。而当王俊博看到大宇的成功之后,他决定实行研发与代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于是,1989年10月,智冠台北工作室正式成立。1991年,由这个工作室开发的《三国演义》在王俊博成功的营销攻势下取得了17万套的上佳表现。

  1992年,智冠科技的两部作品《侠影记》和《如来金刚拳传奇》分别开启了武侠游戏的另两个方向:动作RPG与武侠AVG。当时的武侠游戏面临的是游戏制作人将工作重心完全放在程序上而忽略了剧情处理的局面,而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大宇则很清楚只有剧情才是武侠游戏的精髓,因此以《轩辕剑》为代表的剧情路线武侠游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时,智冠又采取了堪称第二次“智取生辰纲”的举措——与金庸先生签约,获得其14部武侠小说的改编权。其后,智冠科技以其完全精英的组合开始了第一部金庸武侠游戏的改编制作,这部《笑傲江湖》凭借其极具震撼力的过场动画以及独具特色的即时战斗系统吸引了广大玩家的注意,而其20M的容量在当时足以以超大形容。但遗憾的是游戏在剧情处理方面还比较欠妥,尤其是将原著腰斩只做到任我行重出江湖便戛然而止令许多玩家唏嘘。 1993年,智冠凭借《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与大宇的《大富翁2》、《天使帝国》等8款游戏打成平手,而智冠科技的这两部作品不但取得了销售方面的佳绩也奠定了其在玩家心目中“金庸代言人”的地位。

  1994年,大宇将《轩辕剑》重新制作而成的《轩辕剑二》与春节期间推出,而智冠科技的《倚天屠龙记》在3月上市也成功地搬回一城。《倚天屠龙记》不但保持了《笑傲江湖》中成功的元素,在剧情表现方面也可圈可点而且这一次并没有采用腰斩手段来延伸产品线。加上当时与电视剧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同时推出,在玩家群体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部《倚天屠龙记》也被奉为经典。至此,智冠科技与大宇资讯的双雄之争难解难分互有胜负。

  1995年,中文RPG的里程碑《仙剑奇侠传》上市,而大宇的两外两部作品《轩辕剑二:枫之舞》与《阿猫阿狗》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相对而言智冠科技的《鹿鼎记:皇城争霸》则以当时周星驰电影版《鹿鼎记》为蓝本,同样将完整的剧情懒腰砍断。如此,在“仙剑”耀眼的光芒下,智冠在与大宇为期两年的争霸战中以完败收场。

  众所周知,“仙剑”为当时的游戏业带来的不仅是辉煌,还有无尽的模仿。智冠科技也未能免俗,其97年版的《神雕侠侣》则简直是照葫芦画瓢地将对《仙剑奇侠传》元素的模仿发挥到极致,同时一贯的腰斩作风终于触怒了金庸先生。于是金庸先生对昱泉国际的授权终结了智冠科技在金庸武侠游戏独步江湖的时代。

分享到:
上一篇:画面震撼 《神秘海域2:纵横贼道》游戏视频 下一篇:又来个骗钱 Wii经典手柄PRO单品8月1日发售
更多
相关资讯
热点排行